MA60安全性受質疑 國產機經歷“成長煩惱”
新舟60空難發(fā)生后不久,各方質疑的矛頭一度聚焦于飛機本身的質量,令“中國制造”陷入信任危機的漩渦。新舟60(MA60)安全性受質疑,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中航工業(yè)西安飛機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西飛”)該型號渦槳式支線客機尚未取得美國聯(lián)邦航空局(FAA)的適航認證。
適航標準,是民用飛機的“市場通行證”,也是運輸類飛機強制執(zhí)行的最低安全標準。就像一部汽車只有通過技術檢驗、獲頒行駛證后才被允許上路,動輒搭載幾十人、幾百人的民航客機更需要嚴格的安全審定。新舟60在國內的適航取證過程中,共驗證了323個條款,進行了54項地面試驗,95項飛行試驗,共飛行850個小時,910個起落。
因為起步早、在大中小各型民航飛機使用上經驗非常豐富,以美國為代表的航空發(fā)達國家制定了世界上最為嚴格的適航標準,適用范圍相當廣泛,許多國家都以此為參照。業(yè)內人士對大公報指出,沒能取得美國聯(lián)邦航空局的適航證,便不能進入美國民航市場,但這不一定代表飛機不安全;取得美國的適航證,也不代表飛機就一定安全。
內地航空問題專家王亞男指出,作為后來者,若想進入發(fā)達國家航空市場,只能被動地去適應它們的標準?,F(xiàn)在的適航認證已變得非常繁瑣和公式化,要走完整個程序,在投入和時間上都花費甚大。歐美適航標準和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現(xiàn)行CAAC認證稍有不同,條件更嚴格一些,但主旨無非要求投入運營的飛機安全穩(wěn)定,保證乘客的安全。
“雖然認證本身是維護合理安全運營的標準,但在目前競爭格局下,會有意無意變成一種準入的壁壘。發(fā)達國家作為標準的制訂者,后來者要通過認證,潛臺詞就是要成為競爭對手?!蓖鮼喣姓f。
即使沒有排擠競爭者這層意思,被動地去符合人家已經實行多年、熟練操作的標準肯定也會非常艱難,但王亞男認為,這是繞不過的一步。
“實現(xiàn)渦槳支線飛機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是西飛的目標,取得歐美適航認證也將是必經之路。王亞男指出,新舟60當初考慮的目標市場并不在歐美,該機型還是更適合財力相對薄弱的發(fā)展中國家,但適航取證問題對于其后續(xù)更先進的機型,以及未來的ARJ21和C919大型客機都將不可避免地會碰到?!皼]有FAA的認證就不能出口銷售,可能暫時只能走些邊緣化的路線,待條件成熟以后再進入發(fā)達國家的大市場。”
王亞男認為,國產ARJ21和C919的路將來會比新舟系列飛機相對順一些,因為這兩個機型都是國際合作的產物,從開始就是走國際合作的路線,在認證方面困難會少一些。
根據2009年奧巴馬訪華時中美在京簽署的民航技術合作協(xié)議,2010年FAA啟動了包括推進ARJ21支線飛機“影子審查”方面的內容。所謂的“影子審查”,是對民航局的機構、體系、法律、規(guī)章、適航審定能力進行全面深入的評估,美國認可中方能力,才會簽署雙邊擴展適航認定的合作協(xié)議,這將為包括ARJ21和國產C919在內的國產飛機取得美國適航資格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和流程。
多少年后回顧今天的歷史,適航取證或許不過是中國民機所必須經歷的“成長的煩惱”之一;印尼空難也將為中國民機制造業(yè)積累下產品危機處置、品牌危機公關的寶貴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