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昆明機場滯留混戰(zhàn) 別忙往選址上扯
1月3日起,昆明長水機場出現(xiàn)大霧天氣,導致當天440個架次航班取消,官方稱近萬名乘客滯留。機場一度陷入混亂(1月6日《京華時報》)。
混亂已然過去,當下最需要的是從危機中理性反思,并從反思中找到防止類似危機重復上演的良策。我注意到,在危機過后的反思中,機場選址及配套設施建設等硬件問題被提上臺面質疑。在我看,反思別忙往選址上扯,至少往選址上扯還嫌早了些。
有觀點認為,就地勢圖看,長水國際機場介于昆明和嵩明之間,而機場海拔比昆明城區(qū)和嵩明的海拔都要高。而機場比附近地勢相對又較低,機場西部、西北部最高點約2200米,東部、東南部達到2500米。也就是說,機場是個小洼地,大面積冷空氣從西北方向緩慢而來,越過機場西北部高點,按照冷空氣爬升在半山腰會出現(xiàn)霧天規(guī)律,當然機場附近最合適不過。再加之近幾日昆明天氣忽暖忽寒,冷暖空氣交匯更容易形成霧氣。我無意也無從對此觀點加以駁斥。我的問題是,黃牛已過了河,拽尾巴有用嗎?機場已經(jīng)運營,質疑詬病選址者,當初干什么去了?退一步講,就算選扯有問題,既成事實能改變嗎?機場能搬掉嗎?
兩害相較取其輕。面對現(xiàn)實,相對于反思機場硬件問題,相關方面應當做和所能做的正事恐怕是:認真反思應對危機軟件方面存在的不足。
事實上,針對機場選址質疑一說:昆明機場相關人士表示,隨著此次大霧天氣造成航班大面積延誤事件發(fā)生,不排除今后升級盲降系統(tǒng)的可能。昆明機場相關人士介紹,將來如果采用了二類盲降系統(tǒng),能見度在400米以上時,也可以完成起降了,這樣就能更好地應對大霧天氣。顯然,這種反思因對才是有益有用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備才無患。我所謂的軟件反思,至少包括當下被公共空間普遍質疑的諸東東:大霧鎖機場為何事先未預警?云南省氣象臺相關預報員表示:省氣象臺發(fā)布大霧預警,必須要有三個或以上地區(qū)出現(xiàn)能見度低于500米的大霧。1月3日,長水機場出現(xiàn)大霧,但就全省而言并沒有達到發(fā)布條件。我想請問的是,假如下次再發(fā)生類似大霧怎么辦?此其一;其二,航班取消為何旅客毫不知情?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延誤消息一出,在第一時間就已經(jīng)通知各航空公司,通過航空公司通知到每位旅客。旅客沒聽到大廳機場的廣播因為是區(qū)域廣播,在候機室內聽到航班延誤的消息,大廳因為過于嘈雜就沒播報,但旅客可以通過大廳航班顯示屏查看消息。在我眼中,如是單方面解釋不無開脫推責之嫌,是難以服眾的。到底該當歸咎管理服務跟不上還是旅客過錯?顯然是需要進一步反思的。其三,為何不用電子屏及廣播疏導?相關人員表示:按照應急預案要求,機場工作就是要及時給乘客最新消息,所以當晚就迅速派出近2000余人值班,疏散乘客和維持現(xiàn)場秩序。對于機場方面未使用機場廣播通知和疏散滯留旅客,當時那種情況,通過工作人員的直接疏導效率會更高。事實勝于雄辯,機場方面對滯留混戰(zhàn)危機,肯定是需要反思和完善應急預案效用的。其四,餐食熱水暖氣供給為何異常?相關負責人回應:機場內熱水供應是有的,但還是因為滯留旅客實在太多,熱水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燒開。餐食和毯子主要是由航空公司負責的,機場方也提供了很多的幫助。由于長水機場是新建機場,供暖設備系統(tǒng)至今仍在調試,故在此次延誤事件中,機場供暖未能發(fā)揮應有作用。機場當天已經(jīng)協(xié)調了空港航食,不間斷地向航站樓提供食物和水。我想反問一下,如果各方面應急到位有效,會引發(fā)混戰(zhàn)危機嗎?其五、機場是否啟動了應急預案?相關負責人回應:機場方面啟動了三級應急預案,當晚8點緊急啟動二級應急預案。我相信此說,要命的是,既然啟動了應急預案為何又發(fā)生混戰(zhàn)?到底是預案本身問題還是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難道不值得認真徹底的反思嗎?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惡劣天氣偶然,混戰(zhàn)危機則絕非偶然;如果說突發(fā)惡劣天氣人力不可抗拒,那么,藉以吸取教訓理性反思進而科學應對,則人力完全可以趨利避害避免危機,或將危機影響降至最小。我要說的是,昆明機場萬人滯留混戰(zhàn)反思別忙往選址上扯,當務之急是要反思應急預案和管理服務上的漏洞并彌補之。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類似危機再次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