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精準坐標——記新疆民航莎車導航人
民航空管系統(tǒng)長期堅守在邊遠導航臺站的一線職工是一個幾乎不為人所知的特殊群體,為了航路的暢通和飛行的安全,他們常年駐守在條件艱苦的邊遠臺站。為了深入挖掘這些平凡崗位上導航人的感人事跡,民航局空管局和中國民航報社中國民航出版社聯合啟動了“邊遠臺站萬里行”活動,報社記者和空管系統(tǒng)通訊員將組成7個聯合采訪團,分赴空管系統(tǒng)7個地區(qū)空管局、36家邊遠臺站進行采訪。記者們將用手中的筆和鏡頭,深情記錄下他們的心路歷程和崢嶸歲月,講述他們的故事。本報今天開欄,將陸續(xù)刊出采訪報道,敬請關注。
1997年,時任莎車導航站站長的李貴根在全國民航首屆“民航十大杰出青年”評選中,以他那種踏踏實實、默默無聞、不惜犧牲自我青春的奉獻精神贏得了民航人的贊譽。從那一刻開始,李貴根這個名字被刻在了無數導航人的心里,他也從此成為了導航人心中的坐標。如今,在莎車導航站工作了23年的李貴根早已離開導航站,回到了烏魯木齊,導航站的員工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李貴根“當一天兵,就站好一班崗”的人生信條卻始終影響著新一代的導航人,指引著他們堅守在大漠深處,做沙漠中精準的坐標。
在從新疆喀什前往莎車的公路上,不足200公里的路程超過一半都是茫茫戈壁,讓人在感嘆遠處天山壯美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這里無處不在的孤寂。遠遠望去,在戈壁灘上偶爾會出現幾棵綠樹,那便是胡楊。聽當地人講,這種樹大多生長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孤獨地守望著,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忍不拔、永不言棄的精神而被人們廣為贊譽。
莎車導航站就坐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3位導航人遠離城市,廝守在這里,日復一日地用他們的奉獻換來飛行的安全,或許,只有那挺立的胡楊才能見證他們的堅守。
“早晨起床后滿嘴都是沙子”
莎車導航站是西進出國門的最后一個導航站,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惡劣的自然條件。一年浮塵天氣占了三分之一,每當浮塵來臨,沙土像雨一樣傾倒而下??諝庵袕浡纳惩?,讓人感覺呼吸很不順暢,一說話滿嘴都是沙土味。出門一趟渾身上下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初來乍到的人還以為是在地上滾了一圈;房間內剛拖完的地,剛擦完的桌子,一轉眼又被蒙上了一層沙土。
談起這樣的浮塵天氣,劉飛搖了搖頭,表示出他的無奈。劉飛是莎車導航站年齡最小的一名員工,1988年出生的他帶著一副眼鏡,文質彬彬,看起來像一名還未走出校園的學生。事實上,劉飛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了近3年,談起2009年剛來到站里時的情景,他仍記憶猶新。“剛開始我并不知道莎車的浮塵天氣這么嚴重,一天早晨起床后發(fā)現滿嘴都是沙子,才見識到了這種天氣的可怕,打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開著窗睡覺了。”
惡劣的天氣條件不僅給導航站員工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最重要的是,頻繁的浮塵天氣會影響到工作設備的正常運行。為了能夠確保飛行安全,導航人自加壓力,平時對設備的保養(yǎng)和維護格外精心,要求不管日檢、周檢,一切都按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不能有一絲馬虎。
除了天氣時常給員工們制造難題,停電也會經?!肮忸櫋睂Ш秸?,為員工們增加工作強度。由于莎車地區(qū)經濟欠發(fā)達,電力基礎設施薄弱,市電保障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停電是家常便飯。這樣一來,對備用電源油機發(fā)電機的維護和檢查就顯得尤其重要。而且,一旦遇到停電,導航站的值班人員就要迅速啟動油機發(fā)電,并一直守在發(fā)電機旁,絲毫馬虎不得。
“我們只有一個宗旨——保障設備正常,保障飛行安全”。莎車導航站建站38年來沒有發(fā)生一起差錯事故。
“選擇了這里,也就選擇了平凡”
與自然條件的惡劣相比,精神上的寂寞似乎更加可怕。
對于遠離繁華都市、長期生活在幾近封閉院子里的莎車導航人來說,孤獨是最大的敵人,3名員工,長年累月地生活在一起,每天面對的是熟悉的面孔,每天重復著那些單調得不能再單調的事情,這些或許是閱盡繁華的人們永遠也不能理解的。
莎車導航站的站長宋光輝從事導航工作已經有20多年了,他2010年從喀什導航站來到莎車導航站,南疆強烈的日照把這個西北漢子的臉龐曬得紅中透著黑。宋光輝的家庭似乎與其他一般家庭不同,他的家在喀什,家中有一位賢惠的妻子,兒子快20歲了,目前在重慶上學,而他自己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不能經?;丶遥荒荛L期留在莎車。一家三口人,待在三個不同的城市,見上一面實屬不易,即便是大年三十這樣舉家團聚的日子,一家人也不能聚在一起。在宋光輝來到莎車導航站的兩年中,每一年的大年三十他都讓其他兩位員工回家過年,而自己則選擇留下來值班,與往常一樣地看護設備,進行兩個小時一次的巡視。
面對著能慢慢侵蝕人們精神的那份寂寞,宋光輝似乎并不在意,他說:“大多數的人都喜歡都市的繁華,但這兒的工作總要有人來做的,我不來,其他人也會來,都是一樣的。”
劉飛和另外一名導航站員工甘國峰都是二十三四歲的小伙子,按理說,這樣的年紀正可以享受飛揚的青春。但對于他們來說,享受這個詞似乎有些奢侈。在這個遠離大本營的導航站,在他們還沒有學會享受的時候,已經選擇了奉獻。
“開始有些不習慣,后來慢慢就習慣了,這沒什么的?!薄拔覀兞晳T了這樣的生活,家人也就習慣了,他們不會說什么?!眲e人眼中的“堅守”在莎車導航人看來,那就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就是他們應該去做的。正像他們自己說的那樣:“選擇了這里,也就選擇了平凡。”
“只要組織需要,我將會在這里站好每班崗”
在莎車導航站的院子里,鳥語花香,果樹成林,花草成片,綠樹成蔭,完全是和外面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這都是經過了幾代導航人的艱辛勞動獲得的豐碩成果。看到美麗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在自己的雙手中一天天地建設起來,導航人由衷地感到了幸福。
“盡量讓工作及生活變得充實和精彩起來!”這是莎車導航人的一個信條,他們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枯燥而重要的安全生產任務,就這樣堅持著,征服了寂寞。
民航人以確保飛行安全為宗旨,具體到導航人身上就是確保地面與飛機的地空通信暢通,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隱患。這就需要導航人擁有扎實的業(yè)務水平,導航站人少,交通不便,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機會很少,提高業(yè)務素質有很大難度。針對這種現狀,導航站成立業(yè)務組,制定計劃,開展形式多樣的業(yè)務技術學習,開展各種有成效的學習活動,營造出一個需學習、愛學習、積極向上的工作和學習環(huán)境。同時,導航人也知道,確保飛行安全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莎車導航站每月會組織進行一次思想政治教育,上級傳達的文件,不分時間地點隨時組織職工學習領會。
除了業(yè)務學習外,莎車導航人也盡量讓自己的業(yè)余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八握鹃L喜歡看書,特別是心理學方面的書;甘國峰喜歡研究電腦,平時他上網的時間比較多;我喜歡運動,經常和附近武警莎車防暴大隊的人去打籃球?!闭勂鹫纠飭T工各自的愛好,劉飛說得頭頭是道,“我們早就學會了苦中作樂?!?/P>
憑著如胡楊一樣執(zhí)著的精神,莎車導航人30多年如一日地為飛行安全保駕護航,奉獻青春,犧牲自我,譜寫人生。談到未來,宋光輝看著遠方,堅定地說:“堅守,繼續(xù)堅守!只要組織需要,我將會在這里站好每一班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