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自主招生“北約”“華約”數學試卷評析
今年的自主招生剛剛落下帷幕,和去年相比,教育部在政策上對自主招生有所收緊,因此今年北約雖然保留了命題權,但閱卷權已經移交給考試院,造成的直接結果便是在數理化三科中均增加了選擇題,減少了主觀題的數量,北約的數學試卷從習慣的5道大題變成了6道選擇+3道解答的形式,而華約數學的整體結構仍然和去年相同,10道選擇+5道解答。這樣的轉變無疑傳遞出一個信號: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自主招生的“自主性”已經極大地遭到削弱。而當年我在公開講座中提到的希望高校能夠以自主招生為契機,對現有的高校選拔模式和考試風格作出修正的想法,也已經悄悄地湮沒在目前的風向里,這點我會在今后的文章中繼續(xù)談及。
單從今年命題來看,考試院在之前2010年AAA測試,2011年AAA測試和2011年卓越聯盟考題中所體現出來的風格基本沒有改變,在高考的考綱邊界附近游動,既保留一定數量的高考核心考點,但著力點和區(qū)分度著重放在高考中并非十分重視的一些知識點和方法上,甚至在全國考試的范圍內略微超出部分省份的高考說明要求,比如在今年的試卷中,橢圓準線的考察。但這樣的出題方式無可厚非,因為對于一個較高素質的學生而言,這些高考“邊角”的知識反而是應該引起其興趣的問題,針對這點而言,學而思自主招生研究中心在之前的多次講座中提到的“重視日常學習中的小想法和新問題”會對同學們有所幫助。此外,在前兩年出現過的綜合學科的試題(2010年的生物和概率結合,2011年的物理和立體幾何問題)在今年的試卷中也消失了,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而組合數學的問題引入大題不能不說有欠考慮,倒數第二題的方程問題也并不是那么好入手。從這些角度來說,今年這張華約試卷的區(qū)分度和整體質量較之去年有一定的下降,具體的題目分析,將由學而思自主招生研究中心的田軼平老師給大家專門撰文給出。
而北約的試題整體難度略高于去年,三道解答題第一個題目考查三角函數的性質,屬于常規(guī)問題;第二個題的平面幾何簡單得過分,但實際在我們的采訪中發(fā)現很多同學居然沒有做出來,看來受思維的局限還是很大;第三個題讓我們大跌眼鏡,用的是2010年清華大學(招生辦)夏令營的原題,參加過學而思自主招生G類課程的同學應該對那道問題了如指掌吧。這三個問題還是很符合北約習慣的風格,即題目描述簡單,如果想到了,解答就三四行的事情。而選擇題難度也不高,預計正常情況下數學比較好的同學應該不至于太難,但整體而言,向高考偏轉的風向已經形成。選擇題3個代數,分別涉及到數列,函數,方程,另外3個分別為解析幾何,平面幾何(跟三角相關)和組合問題,大題上利用直觀思想就可以解決,應該能給同時考試的語文留下一些時間。這方面的題目分析,將由學而思自主招生研究中心的問延煒老師給出。
縱觀近三年的自主招生,本以為能帶來一片新世界的希望一再落空,倒像是池中養(yǎng)魚,就這么大的地方,難以折騰出大的水花,無論是選拔形式,優(yōu)惠政策等,在當今的形勢下越來越趨近于高考的一次預熱,標準化本身并沒有問題,關鍵在于標準化的試題所體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選拔標準,或者說,高校到底希望通過自主招生選拔出怎樣的人才,也許這個話題過于寬廣,并不是自主招生一件事情可以涵括的,但既然大家都在路上,不妨從立足處求證,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最后,還是期待著有一天,自主招生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指引中學的相關教學。
作者簡介:鄧楊,學而思高端教師,數學競賽頂級教練,學而思自主招生研究中心數學名師,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曾連續(xù)若干年擔任北大數院辯論隊領隊,CMO金牌,CMO北京隊班主任,負責學而思自主招生講義的編寫工作。所指導學生獲自主招生加分數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