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澳航飛一會兒再說
當?shù)貢r間10月31日凌晨2時,澳大利亞聯(lián)邦公平工作委員會經(jīng)過在墨爾本3天的閉門討論,通過了針對澳航的“復飛”仲裁:澳航公司管理層和工會必須終止爭端,恢復正常航班飛行。這意味著勞資雙方在21日內(nèi)需進行談判,協(xié)商解決問題,在此期間不得舉行任何罷工。
復飛令出臺的背景,是歷史悠久、規(guī)模巨大的澳大利亞航空公司自29日起宣布所有108架客機停飛,并取消10-11月全部國內(nèi)、國際航班,而澳航這樣做的原因,則是為了回應澳航三大工會(飛行員工會、運輸工人工會和航空機械師工會)近日的輪番罷工。
從紙面上看,這項仲裁并非針對勞方或資方任何一方,而是以“航班恢復運轉(zhuǎn)”為唯一目的。澳航占澳大利亞國內(nèi)航班60%以上份額,也是南太平洋最舉足輕重的國際航線運營商,眼下正值萬圣節(jié)假期,客流量巨大,工會的頻繁罷工和澳航“不想干就都別干”式的針鋒相對,最終影響的是旅客利益和社會效應。
不僅如此,旅游業(yè)、留學產(chǎn)業(yè)和對外貿(mào)易,都是澳大利亞很重要的經(jīng)濟支柱,而這些都仰賴航班的正常運轉(zhuǎn),可想而知,四面環(huán)海的澳大利亞一旦陷入整月的航班癱瘓,將對國民經(jīng)濟、國家形象和社會穩(wěn)定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正因如此,政府方面才如此心急火燎地僅用了48小時便裁定復飛,力圖將負面效應降到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歐、美、澳類似的工會罷工行為,往往刻意選擇在敏感時刻,如加拿大多倫多市政工人工會往往選擇在暑假罷工,通過垃圾圍城、學生無處進行課外活動的效應向資方施壓,而教師工會則常常選擇在新學期開始時罷工,讓“學生沒法正常學習”成為自己訴求的助推器。至于航空運輸部門的工會,選擇在客流高峰期罷工則更是司空見慣:就在澳航罷工高潮的同時,法航1/5的航班已因罷工而不得不關閉,而加航各工會和管理層的扯皮也依然不陰不陽地拖著。西方國家也有自己的“春運”:圣誕節(jié)-元旦長假期,這個假期距今不過兩個月,倘勞資雙方屆時再搞這一套,把歸心似箭的旅客當人質(zhì),后果可想而知。鑒于此,澳大利亞官方緊急出手,也帶有一些“預警”的意味。
不過在政府干預勞資糾紛、尤其這類涉及公眾利益領域的罷工活動方面,爭議和政治風險向來較大。
在許多西方國家,工會勢力龐大,一旦發(fā)動罷工非同小可,如年初加航柜臺工作人員罷工,迫使加航不得不讓經(jīng)理等文員去站柜臺應急,搞到一塌糊涂,而一些國家環(huán)衛(wèi)工人罷工時,會組織力量驅(qū)逐社區(qū)義務清理垃圾的志愿者,以確?!傲T工成果”。在選舉體制下,握有巨量有組織選票的工會,是任何政府、政黨和政治家所不敢輕易得罪的大勢力,如今全球經(jīng)濟不景氣,左翼勢力和工會影響力抬頭,政府干預“罷工大業(yè)”,更容易背上“政治不正確”的沉重包袱。
但不加干預的政治風險同樣巨大:這類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公共領域,攸關千家萬戶、甚至國內(nèi)國外許多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任由其癱瘓下去,各階層都會對政府表示不滿。“9

- 上一篇
印尼獅航國內(nèi)航線市場份額居首位
中國民航新聞信息網(wǎng) 通訊員王英斌 編譯報道:印度尼西亞交通部近日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1~6月),印度尼西亞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獅航國內(nèi)航線客運量達1181.554萬人,占客運總量的42.8%,居印尼各航
- 下一篇
大韓航空向泰國洪災災區(qū)捐贈急需物資(圖)
大韓航空向泰國洪災災區(qū)捐贈繼續(xù)物資 中國民航新聞信息網(wǎng) 通訊員張爭 陳娟 報道:近日,韓國旗艦航空公司大韓航空決定,向泰國洪災災區(qū)的居民捐贈總重量達60噸的救援物資,包括36,000瓶1.5升瓶裝礦泉水